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棋牌软件挂定制开发 > 新闻动态 > 许世友询问耿飚:若授予军衔,你适合哪种?耿飚:肯定在你之上

许世友询问耿飚:若授予军衔,你适合哪种?耿飚:肯定在你之上

发布日期:2025-04-13 16:12    点击次数:59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与各国建交的数量不断增加,急需向外派遣外交大使。

周总理眼光独到,提出外交大使的候选人应该优先从军队中挑选。他清楚,军队的干部经过战火的锤炼,特别忠诚可靠。在毛主席的明确支持下,军官出任大使不算转业,还是可以保留军籍的。

耿飚最初并不是太乐意接受这个任务。作为一位在战场上拼杀的将军,他可能更想继续在军事方面发挥自己的才华。不过,军人就是要服从命令,最后耿飚还是走上了外交的道路。

那时候选外交大使主要有三个关键渠道。

军队干部作为外交官的一个来源,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历练,经历了不少苦难,心中对国家的忠诚坚定不移。他们见证了战争的残酷,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深知胜利的来之不易。

在枪林弹雨中锤炼出的勇敢、坚韧和果敢,让他们在外交斗争中面对复杂局势时,能够坚守立场,不轻易被困难和压力打倒。他们就像国家利益的坚固防线,毫不动摇地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权益。

地方干部也是优秀的外交人才来源。他们常年扎根于群众中,能深刻而直接地领悟国家的真实情况。

熟悉各地区的风土人情、经济状况和社会问题,这些地方干部在外交活动中能够更有效地阐述中国的政策和发展方向。基层的丰厚经验使他们懂得如何与各种群体打交道,能够准确地把中国人民的声音和需求传达给世界,展现出中国的真实形象。

地下党里的同志们在外交方面的角色也同样举足轻重。他们忠诚又勇敢,常常在敌人盯着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为革命事业默默付出。

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外语能力让他们在与外国势力交往时占据了优势。他们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的精神,在外交中化为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的强大动力,为国家争取了更多的支持和合作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周总理通过各种渠道筛选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其中16人被选为外交部的外交官,12人则是高级军官,由此产生了“将军大使”的称号。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的时候,耿飚虽然保留了军籍,但因为当时担任了大使,错过了这次授衔。以他的贡献和资历来看,授予他上将的称号完全是有可能的。

1978年8月3日,耿飚在结束外出访问,准备回国时,突然接到了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去世的坏消息。

耿飚满怀悲痛地踏上了回国的航班。罗瑞卿的去世让人感到惋惜,而军委秘书长的位置急需人选。这时,叶剑英脑海中浮现了耿飚的身影。

1979年1月2日,中央军委举行了一次扩大会议,邓小平明确宣布耿飚重新回到军队担任职务。自1950年离开部队算起,时隔29年,耿飚再次踏上军旅生涯,担任军委秘书长。

瞅着镜子里身穿军装的自己,耿飚恍若回到了年轻时光,脑海里闪现出那些难以忘怀的革命岁月。他兴致勃勃地走到院子里,在雪松旁拍了一张戎装照片,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去找老战友们,想要分享这份喜悦。

1979年11月,因工作压力大,邓小平决定不再担任总参谋长。关于接替总参谋长的人选,邓小平让耿飚先去问问叶剑英的看法。

1980年,许世友当上中央军委常委,进京上任后,与耿飚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一次,他们闲聊时提到1955年授衔的事情,耿飚透露了他对没能获得军衔的遗憾。

许世友好奇地问:“要是授衔的话,你觉得你适合哪个军衔?”耿飚笑着回应:“这我不敢乱说,但肯定是比你高。”

1981年,耿飚担任国防部长,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虽然没军衔让他有些遗憾,但作为军人,他始终把国家的需要视为自己的使命,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从不在乎个人的得失。



上一篇:歌曲《哦,我的大东北》MV上线
下一篇:一个搞军事激光研究的科学家 为何成了江津人口口相传的名医